華夏時評:減輕就醫負擔 促進健康公平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4-09 19:48:18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
健康的身體素質,是每個人幸福生活的根本,也是每個人積極工作的基礎,更是國富民強的重要標志,因此,在全面小康的基礎上,促進更加公平的健康,成為了一個新的命題和任務。
4月7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安排,就是確定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措施,拓寬個人賬戶資金使用范圍,減輕群眾醫療負擔。
中國的新一輪醫改,已經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惠及十多億人的基本醫保網,這本身就是一項促進社會公平的巨大工程,緩解看病貴,對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對這些措施最為敏感和受益的,正是那些本身經濟條件一般甚至困難的人群,解決他們的難題,就是社會公平的體現。
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為了所有人的福祉,而全民的健康和公平,又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所以,這項促進健康公平的大工程還在繼續發展構建之中。
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安排,下一步要繼續深化醫改,增強職工基本醫保共濟保障功能,將更多門診費用納入醫保報銷。
其中包括,逐步將部分對健康損害大、費用負擔重的門診慢特病和多發病、常見病普通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支付。支付比例從50%起步,向退休人員傾斜,今后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在職職工個人繳費仍計入個人賬戶,單位繳費計入統籌基金,退休人員個人賬戶由統籌基金劃入,劃入額度逐步調整到統籌地區實施此項改革當年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另外,還包括拓寬個人賬戶使用范圍,允許家庭成員共濟,可用于支付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等。
對于這項工作的完成時間表,國常會還指出了,各省級政府可設置三年左右過渡期,逐步有序實現改革目標。同時要求,要同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門診統籌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有任務清單,有時間表,有愿景。4月7日,同時正是第72個世界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今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建設一個更公平、更健康的世界”,而中國的宣傳主題就確定為“鞏固全面小康,促進健康公平”。
經過之前的努力,中國已經消除了農村貧困地區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累計使近1000萬因病致貧返貧貧困戶成功擺脫貧困。但是,這些絕不是終點,而是新任務新目標的起點。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適應形勢任務變化,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
據了解,國家衛生健康委已經確定了未來5年過渡期的政策安排,一是要保持政策總體穩定,使政策更加適應鄉村振興階段任務目標;二是要加強和優化政策供給,提升脫貧地區衛生健康服務水平;三是要加快推進健康中國行動計劃,健全完善脫貧地區健康危險因素控制長效機制。
健康是人類的永恒追求,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尤其突顯了健康公平的重要性,“鞏固全面小康,促進健康公平”的使命還在路上,打造一個更健康、更公平的世界,中國方案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多的貢獻。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