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風口將至:掘金百萬億藍海,金融行業用戶導向性突顯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4-15 14:41:13
華夏時報(www.svbart.com)記者 葛愛峰 見習記者 郭浩儀 深圳報道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可以說是財富管理的本質所在。隨著互聯網帶來的業務場景變革,金融行業的用戶導向性日益顯著,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也走向多元化和個性化,特別是超高凈值客戶的需求,已經難以通過傳統大眾化的服務得到滿足。到2035年,我國高凈值人群規??赡艽蠓黾?,這意味著金融機構亟需擺脫“冷冰冰”的行業調性,為客戶提供更有溫度、更個性化的優質服務。
那么,什么是有溫度的金融?知名經濟學家葉檀在深圳舉辦的“平安大講堂·讓金融更有溫度”研討會上指出,首先是在用戶需要時的及時出現;其次,當用戶需要時,想用戶所想;再者,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工具,讓“有溫度”的金融成為可能,但在這些工具的加成后,金融機構要回歸服務用戶的初心。這三者一并形成“有溫度”的金融。
財富管理:金融市場的藍海
“投什么?”“怎么投?”越來越多的股民投資者和基金投資者發出諸如此類的困惑。春節過后,股票基金的大規模下跌,幾度沖上微博熱搜。顯然,我國居民財富積累和財富管理需求正在快速增長,投資渠道也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同時,致力為居民財富保駕護航的財富管理行業也越來越為人熟知。
財富管理這片藍海究竟多誘人?公開資料顯示,到2035年,我國高凈值人群規模預計從目前的200萬增加至300萬-400萬人,可投資資產規模相應增加200萬-300萬億元。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在研討會上指出,隨著我國高凈值客戶基數逐步擴大,客戶的需求必將呈現多元化趨勢。
那么,入場的玩家又面臨著什么考驗?伴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正悄然給出答案。根據植信投資研究院資料顯示,近60%的高凈值客戶需要專業的金融顧問服務或咨詢相關的服務。其中,25-40歲的高凈值人群對多元化金融服務的接受程度更高,對顧問服務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連平指出,這一年齡段的人群相對來說承受風險的能力高一些,且他們又希望獲得更高的收益,所以愿意冒更大的風險。而隨著需求的增長,財富管理市場也日漸豐富,行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這也倒逼金融機構不斷根據客戶的個性化、多元化、綜合化的需求來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梢?,財富管理市場的競爭日漸激烈。
財富管理需要經歷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同時又要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因此高凈值人群的金融服務需求也在逐步走向多元化。連平認為,金融行業滿足用戶需求呈現出“四大趨勢”,包括跨業綜合經營、產品創新、科技化和智能化、增值服務;另外,在維持和客戶和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增加金融機構的黏性等方面,金融人才的重要性是首屈一指的。
做“有溫度的金融”
隨著金融機構進入數字化轉型階段,金融服務變得越來越大眾化、便利化和低成本,這同時也要求金融機構能夠解決客戶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推動金融回歸初心。
能否打造“有溫度的金融服務”,關鍵在于金融機構能否滿足用戶日益復雜的金融需求。葉檀強調,讓金融更有溫度,需要以客戶為中心,以金融業務為支點,多業態協同發展。
針對不同類型的的客戶,葉檀也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對戰略客戶實行一戶一策,提供“商行+投行+投資”“融資+融智”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對地方大客戶用好復雜投融+新型供應鏈“殺手锏”,發揮屬地營銷優勢,嵌入財資平臺及保險業務;對中小客戶建立統一平臺、統一賬戶,批量化為客戶提供金融、非金融產品和服務。
此外,金融機構還可通過生態圈打通不同的業務場景,形成長尾效應。葉檀提出,“有溫度的金融”在于協同發展,打破邊際?!耙云桨册t療生態圈為例,從檢測到報告解讀,再到在線問診、用戶數據分析、產品推薦,從簡單的醫療場景切入,可以做成一個長尾的金融產品。醫療是可以場景化的,它天然跟金融可以結合在一起?!?/p>
轉變思維,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
生活消費、醫療健康、消費金融等新的復雜場景派生出大量的保險業務需求,極大拓展了保險業務的寬度,也倒逼了傳統保險業務進行轉型。法國里昂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盧駿提出,傳統的保險業務主要是以賣產品為主,場景化保險是重要的新金融服務模式,必須要脫離“賣產品”的思維?!耙蔀榻鉀Q方案提供者,和客戶融合起來,重新構建、梳理保險業務模式,為客戶提供具體的、全周期的解決方案?!?/p>
以前企業更多依靠資本、技術、流量等手段實現粗暴式的利潤增長,這些方式不但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還容易滋生金融亂象。盧駿指出,對當下的金融機構來說,打造有溫度的品牌是一項明智的選擇。事實上,當下的優質金融服務都是由“用戶至上”的邏輯主導,平安人壽首席運營官史偉玉表示,客戶服務水平是衡量機構經營質量的重要指標。
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樹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經營理念是重中之重,同時又要注重科技與金融的結合,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皩τ谌魏蜗胍獙で箝L期增長的企業來說,都要將用戶思維作為戰略重心,通過提供有溫度、人性化的服務,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與用戶建立起持久的連接,才能激發源源不斷地增長動力?!北R駿說。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