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評:綠色發展推進國際合作大氣候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4-23 20:35:24
所有的合作,就是尋找一個最大公約數,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個美麗中國,一個綠色的世界,合作、共贏、共生,全球氣候問題,就是國際合作大氣候的最大公約數。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2個“世界地球日”,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了領導人氣候峰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
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出,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勇于擔當,勠力同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具體的倡導包括,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系統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其中的綠色發展,正是中國一直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孜孜追求,也是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下的重要一環。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綠色創新為基因,推動當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進經濟、能源、產業結構的全面轉型升級,可以說,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環境和發展如此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
從中國國內來看,發展理念在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產方式在變,綠色制造,循環經濟;能源結構在變,降低煤炭消費,風電、光伏、核電有序提升;生活方式在變,綠色出行、垃圾分類、光盤行動、減塑行動。2020年,中國已正式宣布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從中國走向世界來看,正如4月2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以視頻方式發表的主旨演講所強調的那樣,“一帶一路”是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弘揚的是開放、綠色、廉潔理念。
“一帶一路”,將建設更緊密的衛生合作伙伴關系,更緊密的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更緊密的綠色發展伙伴關系,更緊密的開放包容伙伴關系。生態文明領域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內容,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在這里,綠色一次又一次成為了關鍵詞。
從國際合作來看,綠色發展要求的是多邊主義,如果綠色發展是全人類共同的目標,那么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必然會推進多邊主義的國際大氣候,尋找最大公約數,求同存異。正因如此,才會有領導人氣候峰會,才會有中美領導人共敘同一個話題。
對此,習近平主席在領導人氣候峰會的講話中,專門強調了堅持多邊主義,提出來要堅持以國際法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要旨、以有效行動為導向,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目標和原則,努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習近平主席還專門強調了,中方歡迎美方重返多邊氣候治理進程。中美剛剛共同發布了《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中方期待同包括美方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而努力。
我們相信,多邊主義,不僅僅是全球氣候治理問題的解決之道,還會是更多的經濟的社會的協調問題的解決之道。深化伙伴關系,提升合作水平,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不要相互指責,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諾,不要言而無信,這一切,在解決氣候問題時應當如此,在解決國際經濟社會一切大氣候時也應當是如此。
平等協商,開放創新,同舟共濟,堅守正義,從氣候問題開始,打開一個新世界。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