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評:借力綠水青山 點燃綠色旅游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5-08 06:40:00
今年的五一假期如預期一般“火熱”,沒有了去年五一緊張的疫情,也不似今年春節就地的過年,小長假的旅游消費熱情徹底爆發。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的測算,這個假期,國內旅游出游達到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按可比口徑,恢復到疫情前同期的103.2%;國內旅游收入1132.3億元,同比增長138.1%,按可比口徑,恢復到疫情前同期的77.0%。
總體消費也是持續回暖,線下消費風生水起,線上消費持續活躍,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這個假期,網聯平臺共處理網絡支付交易金額5.06萬億元,日均交易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46.48%;銀聯網絡交易金額達到1.91萬億元,日均交易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5.5%,兩大支付清算平臺日均交易金額均創歷年同期新高。
亮麗的大數據之后,還要看結構,看細節。
今年五一期間的旅游市場,呈現了一種供給側逐步放量的勢態,雖然傳統經典的景區景點旅游依然是人山人海,但是旅游者可以選擇的新項目越來越多,紅色旅游、夜間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不一而足,除了主流線路、更多出現了私密化、定制化、小型化的精品線路,尤其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三四線城市和鄉村旅游市場開始越來越活躍。
三四線城市和鄉村旅游市場被開拓發展出來,是一個關鍵性的轉變,這意味著旅游變成了一個生活方式,意味著旅游市場新產品的蓄勢待發,寄情山水之間,體驗鄉村生活,而旅游的參與者,也從城市居民,擴大到了小鎮青年、農村居民。
這一旅游市場擴大化的基礎是什么?正是綠水青山,正是優質的旅游生態環境,而這一切,恰恰印證了那一句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旅游出行,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還要追求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這就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被提出來之初,有過這樣一段描述,“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既會產生矛盾,又可辯證統一?!?/p>
找準方向,創造條件,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這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科學發展觀,發展綠色旅游、生態旅游,讓家門口的旅游,變成常態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綠水青山給我們帶來金山銀山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成果。
借力綠水青山,發展綠色旅游,這只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小部分。就在五一假期的前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勢下加強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必須要知道,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碳達峰、碳中和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