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評:依法助殘落實處 推動高質量發展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5-14 20:04:38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今年的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國助殘日,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又是《殘疾人保障法》實施30年,這個助殘日有著特別的意義。
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的《殘疾人保障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保障殘疾人權利的專門性法律,通過法律制度規定并全面保障殘疾人的各項權利,完善了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為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這一部殘疾人的基本法,提供的是基本的保障,《殘疾人保障法》實施的30年,就是我國不斷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的30年。
而“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了“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基本權益”,指出了“提升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能力”,這其實是在保障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的更高要求。
要讓有志向、有能力的殘疾人作出更大的社會貢獻,全社會首先應該把助殘行動落到實處,在貫徹實施《殘疾人保障法》的基礎上,把為殘疾人辦實事的工作,放在推進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的大背景之下,推動殘疾人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要讓每一個殘疾人過得精彩,就需要讓他們的殘疾得到康復,教育得到保障,就業創業得到幫扶,助殘的關鍵,在于助殘的質量,在幫扶困難的基礎上,再去推一把,讓他們在最大程度上,做到自食其力,并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不僅是針對這一個第三十一次全國助殘日,而是針對今后的助殘工作的每一天,全社會尤其是相關部門需要做的工作,是廣泛的,也是切實的:
要關注殘疾人的基本醫療保障和康復需求。針對殘疾人的特殊性,采取多種形式,加大農村殘疾人醫療保障相關政策宣傳,提高政策透明度,積極推進殘疾人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做好殘疾人基本醫療衛生和相關康復服務,提升殘疾康復服務質量,做好殘疾預防教育,開展有效的示范活動,普及殘疾預防知識;
要依法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做到“一人一案”,解決殘疾兒童的義務教育問題,鞏固提升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普及水平,要落實《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創業行動計劃》,加大對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殘疾人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落實對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的傾斜政策;
還要為農村低收入殘疾人拓寬就業渠道。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鼓勵用人單位以崗適人、因人設崗。加強職業指導,充分利用企業和社會力量開展網上殘疾人就業服務與培訓。加大對疫情影響下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居家就業、網絡就業扶持力度,繼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落實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就業幫扶政策。
據了解,近五年來,有563.8萬貧困殘疾人家庭得到了產業扶持,有16.1萬貧困殘疾人通過公益性崗位就業增收。83.6萬貧困殘疾人家庭得到了扶貧小額貸款支持,9.2萬貧困殘疾人得到康復扶貧貼息貸款資金扶持。有328.6萬人次貧困殘疾人接受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獲得1-2項勞動技能。通過發展手工編織為13.1萬貧困殘疾人婦女開展技能培訓,幫助3.2萬人實現就業增收。有46.7萬貧困殘疾人通過殘疾人扶貧基地的輻射帶動發展產業增收。1.8萬貧困視力殘疾人通過接受推拿按摩培訓實現就業增收。
這些數據,都說明了,扶上馬、推一把,才是扶殘助殘的最優方案,把康復、教育和就業等,放在扶殘助殘工作的核心位置上,讓每一個殘疾人,活出他最精彩的人生。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