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鼠”的養成與美國的政治極化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6-16 17:13:18
翟東升
科赫兄弟是指科赫家族兄弟四人中的查爾斯·科赫與大衛·科赫。他們在美國商界和政界很有影響力,其發家擴張之道對于我們觀察和理解當代美國政治經濟體系的結構及演變,可謂不可或缺的經典案例?!峨[秘帝國》主要講述了查爾斯作為企業經營者和政治布局者的故事,前半部分以商業為主,后半部分以政治為主。
查爾斯是一位低調、堅定而又足智多謀的斗士,一輩子都在為他和大衛從父親弗雷德·科赫那里繼承的家族生意和政治理念而斗爭。他與工會斗爭,與親弟弟(比爾·科赫)斗爭,與環保監管部門斗爭,與市場風險和政治風險斗爭,并且基本上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戰績。他的成功既是自身商業天賦的反映,也是充分利用了美國政治經濟和司法制度缺陷的結果。
先說說他的商業經營之道。查爾斯具備一位成功企業家和投資家的各種品質:極端理性,特立獨行,以至于對道德、輿論乃至法律和政治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尊重市場的力量和規律,高度重視信息優勢在商業上的價值;戰略審慎,通常用較小額度的投資嘗試新領域然后逐步擴張;低調行事但是敢于斗爭,善于了解并主動改造公司的生存環境;保持扁平化決策流程,著眼于長期收益,重視人才培養。
為了做到這些,查爾斯有一整套特立獨行的方法。他重用的年輕人通常不是光鮮亮麗而眼高手低的名校畢業生,而是一批相當于我國“二本”大學畢業的普通學生,因為這個群體期望值低,也能夠吃苦耐勞??剖瞎I集團內部有一套獨特的思想和話語體系,新進入的員工要么將查爾斯的這一套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么離開。查爾斯以這種手段來形成公司內部的共識和默契,打造員工的歸屬感和執行力。他堅定地拒絕將公司上市,因此公司的所有權完全集中在他和大衛手中,公司結構扁平、決策流程快,一旦看到合適的交易機會,就可以迅速拍板。作為非上市公司,科氏工業集團無須每個季度都向外部投資者披露自身的財務狀況和重大事項,無須浪費精力去編制龐雜而無用的預算和營收預測報告,因而可以保持神秘和低調,同時也保障了經營策略的靈活性。
希拉里·克林頓曾經創造了一個新概念用以批評今天的美國:季度資本主義。美國的大企業基本都是上市公司,按季度披露的財務報表、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投票與買賣行為給上市公司管理層帶來的壓力非常大,導致他們普遍行為短期化,許多長期來看有重大戰略價值但是短期內有風險或者會對財務產生負面影響的項目,都被上市公司的決策者“槍斃”掉了。波音公司的飛機前幾年出現重大問題,其根源可以追溯為這種季度財務報表壓力導致決策短期化的制度問題。
相比那些嚴重官僚化的上市公司,科氏工業集團的效率與決斷給自身帶來了獨特的優勢。在各種行業的周期性低谷中,科赫兄弟屢屢出手收購那些被低估的潛在優質資產。
再談談他們的政治主張與政治布局。
這本書對查爾斯的父親弗雷德和弟弟大衛的著墨不多。其實如果仔細研究一下弗雷德的人生經歷與大衛的政治生涯,就能更好地理解查爾斯的政治主張。弗雷德曾經從蘇聯的煉油業中獲得第一桶金,并且幫助納粹德國提升其煉油產業效率?;氐矫绹?,他變得特別激進并信奉自由主義,主張低稅率、小政府。20世紀80年代,大衛曾經出資組建自由黨,并且親自下場競選副總統,盡管以慘敗收場,但卻向公眾坦誠地公開了他的政治理念:取消社會福利政策、取消最低工資制度、取消醫保、取消遺產稅。換言之,不能從富人身上征稅來補貼窮人。這樣的政策顯然不得人心,他和競選搭檔只獲得了全美總票數的1%,這一點都不令人驚訝。
如何把如此極端自私的政策意圖變成實際落地的政策?一個更加高明且可行的辦法是,躲在幕后而非親自下場,資助輿論和政客,用各種基金會、媒體節目、智庫、科研機構的名義去影響大眾。由于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透明,所以公共政策事務的復雜性超出了絕大部分普通民眾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范圍,大眾的偏好本身又是非常多元且易變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利用金錢去收買一部分政客、媒體、學者,并把自己那些極端自私、違背大部分選民利益的政策意圖逐步滲透和推銷到聯邦和州政府的各個領域,其成功概率遠高于親自下場參選。借助喬治梅森大學的學術中心、卡托研究所、繁榮美國等非政府組織的所謂專家學者的包裝,上述自私意圖竟然成了一部分右翼中下層民眾的信仰,也就是所謂茶黨的基本理念。后危機時代,美國極右翼草根的茶黨運動得到了科赫兄弟的大力資助,甚至有人認為,沒有科赫兄弟就沒有茶黨運動。富人忽悠一部分普通民眾去支持減稅、減福利的主張,其實是把窮人當猴耍,堪稱現代美國版的“朝三暮四”。
這正是查爾斯比他弟弟大衛更顯高明的地方。經過兩百多年的進化,美國的政治和司法體制看起來已經頗為完善,但是在科赫兄弟這種資本權貴眼里,這個系統中存在資本與權力之間的巨大杠桿套利機會。
第一層杠桿是通過政治捐贈和游說來獲得權力,然后用權力來捍衛商業利益。在美國的選舉體制下,政治家們不是剛剛當選就是在準備下一輪選舉的路上,籌款是主要工作,如何對各類政策議題進行表態和投票是那群20多歲名校畢業的國會議員助理的主要工作。議員到國會就各種議題進行投票前,或者進行公開演講之前,只需要在專用的通信系統中問一下助理,工作就搞定了。我曾問過專門在華盛頓的K街(又稱游說一條街)從事游說工作的美國朋友,從他告訴我的行業操作細節來看,美國政治家們似乎相當“便宜”,利益集團花不到幾百萬美元就可以搞定或者搞黃很多事情。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后,美國的法律允許有錢人利用“政治行動委員會”的形式大打政治廣告,來幫助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擊敗對手,借此繞過了政治競選捐贈金額的法律限制。這種變通使富人的錢通過各類所謂公益基金大量流入政治競選活動中。這本書中也委婉地提及了科赫兄弟如何借助政界和司法界的關系逃脫法律制裁,戰勝對手。我理解作者的這種委婉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如果他膽敢坦率地批判此書的研究對象,他就可能面臨科氏工業集團的司法起訴,畢竟美國是一個“律師治國”的國度。
第二層杠桿則是用別人的錢放大自己的政治能量。查爾斯所創設和資助的政治性思想平臺需要不斷的資金供養和人才供給??坪招值軋F結一大批與之志同道合的富人,鼓勵他們為這些平臺共同出資,從而使自己的政治陣營在財力和聲勢方面大幅增長。如果說早期的科赫兄弟是美國政治賭桌邊上下注的賭客之一,那么進入21世紀之后,他們已經升級為發牌的莊家了,至少在共和黨內已經穩居大莊家的地位。近年來,他們從政治賭局中獲得的盈利應該說相當可觀,盡管目前為止還沒有將其所養之“士”扶上總統寶座,但是他們已經成功收獲了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以及一眾國會議員。正如此書所披露的那樣,科赫兄弟成功干預了21 世紀以來美國的稅收、節能減排、醫保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政策,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教育和科研的“慷慨資助”造成了美國社會嚴重分裂的價值觀和政治生態。
民主黨那邊也有類似的對政治感興趣的大金主,最典型的是索羅斯和布隆伯格。我曾經系統地研究過索羅斯,讀過他在2008年之前發表的幾乎所有文章和書籍,研究過他的投資經歷和政治手腕,并發表過專門的學術論文。索羅斯靠國際金融市場掙錢,而世界政治則是他花錢的地方,說得好聽點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理想,而說得難聽點就是有錢就自大地認為可以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強加到各國體制中去。如果說索羅斯的問題是自大,那么科赫兄弟與之相比就更顯惡劣,因為他們把自己的理念同企業的商業利益混雜在一起,或者如同此書作者在行文中所暗示的那樣,主要是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干預政治乃至司法。
如果說查爾斯的經營之道值得中國的商界人士參考學習,那么他在政治上的所作所為是我強烈不建議中國企業家去模仿的。這類政治經濟的“碩鼠”,在任何一個市場經濟體中都會存在,因為任何一個政治經濟體系都存在不完美或者有待彌補的漏洞。雖然識別、利用并擴大這些漏洞,就能給某些聰明人提供快速收割巨額財富和巨大權勢的機會,但卻要以國民和政府的損失為代價。他們的財務成功不是因為創造了財富,不是因為發明了新的技術和工藝,而是因為利用了政治和經濟體系中功能失調的那部分扭曲和漏洞。
(本文為《隱秘帝國》一書推薦序,內容有刪節;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程凱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