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115億更名*ST易見,昔日區塊鏈龍頭涉嫌造假保殼堪憂,百億市值蒸發股民已報名索賠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7-07 11:39:34
吳立駿
滬市唯一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0年報及2021年一季報的企業終于“交卷”了。7月5日晚,曾有“區塊鏈第一股”之稱的易見股份(600093)公布了遲到兩個多月的2020年報、2021年一季報及數十份相關公告。雖然市場和數萬股東早有預期,但還是對其“成績”之糟糕大跌眼鏡。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主辦易見股份股民索賠的律師提示,易見股份已明確涉嫌證券虛假陳述,符合一定索賠條件的受損股民可通過微信jitisu315報名登記,在證監會處罰落地后依法索賠挽損。
上述公告顯示,易見股份2020年虧損115.24億元,期末經審計的凈資產為-34.77億元,業績巨虧主要系報告期內保理業務和供應鏈業務等計提大額減值損失共118.85億元,涉及預付款項、長期股權投資、應收保理款等多個會計科目,其中逾期的房地產保理業務計提金額達53.36億元。公司98.83億元應收保理款逾期、45.53億元預付賬款部分客戶未履行交貨義務、前控股股東九天控股自查占用公司資金余額高達42.53億元。
今年一季度,易見股份續虧6787萬元,期末每股凈資產-3.23元再創上市新低。更讓股東揪心的是,易見股份股票將從7月7日起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簡稱變更為“*ST易見”。公司提醒,后續如公司因追溯重述或者行政處罰等原因觸及上交所規定的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將可能被終止上市。
投資者記憶猶新,僅僅在數月前的今年1月30日,易見股份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減公告,雖然預計業績同比減少5.36-5.86億元,或減少60.49%-66.14%,但好歹預計凈利潤還有3-3.5億元。到了4月28日,易見股份公告中突然改口,稱公司可能涉及業績下修,存在發生重大虧損的可能性。就算這樣,也沒幾個人想到,如今這一下就是幾十倍,直接奔“下課”去了,而公司目前市值不過60多億。
值得關注的是,易見股份的2020年度財報,不僅被被年審機構天圓全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還被上市公司一名獨董出具了“不保真”的異議聲明。
天圓全所表示,報告期末易見股份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35.58億元,資不抵債狀態未見有重大改善,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可能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無法判斷基于持續經營假設編制的2020年財報是否適當;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無法預計調查結果及其對公司財報可能產生的影響;由于審計受限,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證明和判斷公司關于控股股東資金占用、保理業務商業實質及預期信用減值損失、供應鏈業務商業實質及預期信用減值損失、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等陳述和會計處理是否真實、準確、完整和充分、合理。
上交所也第一時間對易見股份發來監管工作函,詢及巨額損失追償、大額減值、資金占用、內控重大缺陷等問題,說明是否涉及以前年度會計差錯更正、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違規擔保、資金占用、關聯交易等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責成公司對相關款項有效催收、追償,盡可能減少對公司損失,維護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合法利益,并要求公司在自查、問責、整改落實的同時及時對外披露相關事項重大進展。
事實上,去年下半年以來,易見股份已多次進入監管視野。
2020年11月、12月,四川證監局分別對易見股份、天圓全會計師事務所及兩名簽字注冊會計師下達警示函,指向易見股份在保理業務管理、保理資金投放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內部控制缺陷,以及ABS相關事項會計核算不規范等問題,天圓全所則被指在執業中未保持必要的職業懷疑,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采取的應對措施不到位、實質性程序不到位,未發現易見股份存在的明顯內控缺陷、會計處理錯報及有關處理不合規問題。
2021年5月14日,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易見股份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至今仍在進行中。5月18日,上交所就易見股份超期未披露定期報告的違規行為,對易見股份及時任公司董事長楊復興、時任公司董事兼總裁史順在內的18位董監高予以公開譴責。
而在即將面臨退市大考及監管處罰之外,易見股份很可能還得承擔對權益受損股民的民事賠償責任。根據證券法及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糾紛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律師提示,凡2021年4月28日早盤收市仍持有易見股份的股民,可登錄“追尋勝訴網”或加微jitisu315發送姓名、電話、股票名稱、股票數量提交獲賠申請,目前其團隊已接受上百人委托,正在做訴前準備。今年上半年,該公司股東約在5、6萬戶之間,符合索賠條件者切勿放棄依法挽損的正當權益機會。
公開信息顯示,易見股份上市于1997年6月,前身為禾嘉股份,2017年4月更為現名,目前主要業務為供應鏈管理、商業保理以及數字科技服務。作為昔日的區塊鏈概念龍頭股之一,該股過往曾在數輪概念炒作中反復上演短期翻番走勢,但總體呈寬幅震蕩走勢,近年在蒙上財務造假疑云后開始逐級盤下。停牌前的今年4月30日,公司股價收報5.93元,創近7年來新低,最新市值66.56億元,僅為歷史峰值的兩成,較2019年高點亦跌超七成,持股者普遍深套。
(本文由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吳立駿律師供稿,不代表華夏時報立場。吳立駿律師,熟悉證券領域索賠,證券法、公司法,精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關法律法規和準則。從事投資者維權索賠工作10多年)
吳立駿律師團隊報名聯系方式如下:
報名電子郵箱:Jitisu@163.com 報名微信jiti515
請股民報名發送4項內容:【股民姓名、電話、股票名稱、大致索賠股數】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