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利益相關者模式之路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7-15 18:55:46
克勞斯·施瓦布
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的幾個月,我們所熟知的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只能待在家里和空蕩蕩的辦公室里靜觀其變,通過視頻電話了解他人的狀況。在日內瓦,和世界上其他許多城市一樣,以往川流不息的街道、繁華的商業活動、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已不見,整座城市陷入令人不安的寂靜。與之相對的則是醫院里一片紛亂的場景,所有病房被匆忙改造為臨時的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收治點,同樣充斥著令人不安的氛圍。
身處危急時刻,人們很難對全球的未來前景保持樂觀。數百萬人失去生命或身患重病,數千萬人乃至上億人失去了謀生手段??赡苡羞h超10億的兒童和老人被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系,前者連續數月無法去上學,后者則長時間見不到他們所愛的人?;蛟S,唯一令人感到欣慰的一點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暫時下降,稍微緩解了地球大氣層的壓力。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有很多人開始猜測:疫情結束后,政府、企業以及其他有影響力的利益相關者是否真的會改良發展路徑,還是說我們會回歸以往的狀態?換句話說,我們是否能轉向利益相關者模式,還是說我們注定要退回那種更注重眼前利益、更自私、更原始的模式?
讀我的《利益相關者》完本書的第一部分后,你可能傾向于給出一個悲觀的答案。我們正面臨著巨大的經濟、環境、社會和政治挑戰。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如許多人的親身經歷所示,這些問題似乎不光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每況愈下。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收入和財富不平等問題幾乎都在加重,影響我們所有人的氣候變化問題在惡化,從美洲大陸到亞洲大陸的社會和政治分裂都在加劇。我們的全球經濟體系似乎陷入了惡性循環,通往衰退的道路異常黑暗,吞噬掉一切進步的可能。
我在這本書的第二部分闡明,盡管社會在不斷進步,但要走出這種惡性循環沒有捷徑,即便我們已經掌握了擺脫這種循環的機制。每天都有新技術誕生,這些技術可以用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和地球環境。自由市場、貿易及競爭創造了如此巨大的財富,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愿意,它們可以讓每個人的境況都變得更好。但我們如今所處的現實并非如此。
技術進步通常發生在壟斷經濟中,它被優先用于提高企業利潤,而不是促進社會發展。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創造了巨大繁榮的經濟體系,在今天卻帶來了不平等和氣候變化。在二戰后促進了全球進步和民主的政治體系,如今卻引發了社會的不和諧與民眾的不滿。這些政策無一不出于良好的意圖,但都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負面后果。
然而,我們不應該垂頭喪氣。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更具包容性的良性經濟體系是有可能被建立起來的,而且這一體系的建成指日可待。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最初帶來的沖擊逐漸消退,我們看到了一絲曙光,因為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在為了公共利益和全人類的福祉而行動。
在我看來,這些行動表明,如果我們下定決心改善全球經濟體系,那么我們就可以做到。它們還表明,隨著每個人都在奮力地抗擊疫情,這場危機還可能激發出我們所有人最好的一面。
在《利益相關者》的第三部分,我嘗試說明這種良性本質會成為全球經濟體系的固有特征,而不是少數特例。我還闡明了企業、政府、國際組織以及公民社會如何進行自我重塑。它們可以放棄追逐短期的利潤或狹隘的私利,轉而追求全人類和全地球的共同福祉。這無須進行180度的大轉變,企業無須停止為其股東謀求利潤,政府也無須改變把公民福祉放在第一位的做法。
它們需要做的,只是把目光放長遠,不再局限于下個季度或下個財年,而是要關注下個10年和下一代人;它們需要做的,只是把其他人的關切考慮在內。這就是馬士基集團等企業的做法,它們在這么做的同時還保持著盈利能力和競爭力。這也是新西蘭和新加坡的做法,在關心他人和地球的同時,為國家的全體公民和企業帶來繁榮。
我們應當以這些開拓者為榜樣。在追求其他更加短期的目標的同時,我們應該對未來進行深入思考,改變我們的商業模式或使命宣言,闡明我們將如何為人類和地球更加廣泛的福祉做出貢獻。建立這樣一個良性經濟體系并不是烏托邦式理想。包括企業領導人、投資者和社區領袖等在內的大多數人,對于自己對世界和他人生活的影響持有相似的態度,大多數人都想做善事。但能夠為我們的社會層面和經濟層面的領導者提供指引的明晰指南,在最近幾十年一直是缺位的。
在過去30-50年里,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日益占據上風。其核心理念是:市場無所不能,“企業的職責就是經營”,以及政府應當避免為市場的運作制定限制性規則。這些教條式理念被證明是不對的。但幸好我們不是命中注定要遵循這些教條。
正如我在本書的前面多次提到的,2020年9月,由美國銀行的CEO布萊恩?莫伊尼漢領導的世界經濟論壇國際工商理事會發起了“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指標”倡議,這進一步堅定了我的信念,即一個更加良性的資本主義體系是有可能被建立起來的。在未來兩到三年內,一些非財務指標和披露會被納入企業年報(基于自愿),從而使得衡量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進展情況成為可能。
這樣做將使我們能夠回答許多問題,例如:某企業的性別薪酬差距如何?它雇用和晉升的人中有多少是來自不同背景的?它在削減溫室氣體排放方面進展如何?它在全球以及各司法轄區內繳納了多少稅款?它在招聘和培訓員工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當然,我們距離為所有人建立一個更好的全球經濟體系的目標還很遙遠。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指標只是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眾多舉措之一,而且留給我們的時間越來越短。但是,在悲觀情緒日益盛行、狹隘且短視的自私自利行為依然大行其道的世界,這些舉措表明,一種更具包容性、更加可持續的模式是有可能實現的。
在經歷了二戰的浩劫之后,我有幸生長在一言一行都體現出利益相關者思維的小鎮和社會中。我看到了利益相關者思維在我父親的工廠中發揮了作用。在那里,從一線工人到高層管理者,所有人都同樣致力于實現企業和產品的長期成功,而且在成功到來時,每個人都能分享到成果。我在戰后的腓特烈港和拉芬斯堡看到了利益相關者思維,當地政府及所有公民凝心聚力,重建被摧毀的家園。從那時起,無論是身處商界還是政界,從士瓦本到新加坡,我始終在提倡利益相關者模式。
我希望,在讀完本書后,你也能夠從心底里接受利益相關者模式。我希望,你能夠和我一樣認識到:世界的現狀并非既定不變,只要我們所有人共同努力,就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我還希望,在這個后疫情時代,我們所有人能夠從現在開始共同打造一個我們所需要的,更有韌性、更具包容性、更可持續的經濟體系。這就是利益相關者模式的本質所在:一個致力于促進發展、增進人類和地球福祉的全球經濟。
(作者系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本文是其作品《利益相關者》一書結語,全文有刪節)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程凱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