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評:“穩中向好”里的新亮點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7-16 19:36:19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上半年國民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局面來得并不容易。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上半年我們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32167億元,同比增長12.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5.0%;二季度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5.5%。
國家統計局的評價是,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不均衡,鞏固穩定恢復發展的基礎仍需努力。
不過,我們更加關心的,是在這種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局面中,突顯出來的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亮點之一,是高技術制造業的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5.9%,兩年平均增長7.0%,但是要具體看高技術制造業的增加值呢,同比就增長了22.6%,兩年平均增長了13.2%。更加具體看產品的話,高端制造的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05.0%、69.8%、48.1%,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30%。尤其新能源汽車一項,數據真正說明了趨勢,碳中和背景下,制造業升級背景下,新能源車的爆發,是最大的亮點。
亮點之二,是消費升級類商品快速增長。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0%,兩年平均增長4.4%。其中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化妝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等9類商品零售額兩年平均增速超過10%。全國網上零售額61133億元,同比增長23.2%,兩年平均增長15.0%。老百姓的錢袋子,花費在更多更新更優質的消費商品上,同樣的數據,但是品質更高,而這種質量的提高,不是簡單的一個GDP數據可以完全體現出來的。
亮點之三,是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縮小。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義增長12.6%,這主要是受到去年上半年低基數的影響,兩年平均增長7.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5元,同比名義增長11.4%,實際增長10.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8元,同比名義增長14.6%,實際增長14.1%。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1,比上年同期縮小0.0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縮小,是經濟增長更加公平地惠及所有勞動參與者的體現,這又是一個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亮點。
經濟增長數據亮點的背后,是高質量的發展;而高質量的發展,并不容易,還需要更多的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助力,以及更多的高質量發展的大手筆舉措開拓前行。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央行已在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央行強調,下一步,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這是政策支持。
還有開拓性的舉措,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拉開大幕。當日9點30分,首筆全國碳交易撮合成功,價格為每噸52.78元,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這是一個高質量增長的關鍵時刻,高質量的增長,最終就應該是一個碳中和的增長。
就在全國“碳市場”開幕的同時,一項更大的改革措施出臺了,日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兑庖姟窇鹇远ㄎ幻鞔_,要將浦東打造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窗口,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
浦東要從加快關鍵技術研發,打造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群,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等方面,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而這些,將會是中國經濟增長更新的亮點。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