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評:加快加強重點立法,全面建設法治政府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8-13 19:47:37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到各家各戶,大到各級政府,莫不如此。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提出了總體目標:
到2025年,政府行為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日益健全,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基本完善,行政執法質量和效能大幅提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顯著增強,各地區各層級法治政府建設協調并進,更多地區實現率先突破,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這是一個全面和廣泛的綱要,目標高遠,時不我待。
《綱要》在方方面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包括健全政府機構職能體系,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健全行政決策制度體系,健全行政執法工作體系,健全突發事件應對體系,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行政預防調處化解體系,健全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健全法治政府建設科技保障體系,加強黨的領導等等。
其中,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加快推進政府治理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提出了加快加強在重點領域和新領域立法的要求。
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包括積極推進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范風險、反壟斷、涉外法治等重要領域立法,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
在此一條一項列舉這些立法要求,是為了突出立法的急迫性和必要性。2021年是十四五的第一年,也是新征程的第一年,同樣也是《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實施的第一年。
應該說,在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熱點,都突出了上述立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科技創新、反壟斷領域,如何為新征程提供新動能,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讓科技創新者在法律上得到保護和激勵,也要讓壟斷得利者在法律上得到監管和制約,提高市場經濟中的可預見性。
除了重點領域,還有新經濟和新科技領域,《綱要》提出要及時跟進研究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法律制度,抓緊補齊短板,以良法善治保障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法治建設要跟上時代,市場監管要跟上市場,適應快速變化的新形勢和新局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把握“加快”這個要求,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講話中提出來的,正是總書記具體點出了7個重點領域,要求積極推進,填補空白點、補強薄弱點。
重點領域,新科技領域,這些立法要求,怎么一一落實,還需要把立法質量和立法效率統一起來,區分輕重緩急,堅持急用先行,因時因情因需推進。從有法可依,到良法善治,既要循序漸進,又得馬不停蹄。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