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成“特區中的特區”,下一個“深圳”即將誕生?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9-08 19:00:00
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方案》,所以《方案》一出,不光是珠海沸騰了,澳門也同樣沸騰了。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來了
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這個《方案》一出,瞬間成為資本市場的關注熱點。
《方案》明確了合作范圍、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等,而且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很明顯,因此橫琴將成為“特區中的特區”,而澳門也因此得到了地理上的一個擴容。
因為從合作范圍來看,《方案》明確了合作區實施范圍是橫琴島“一線”和“二線”之間的海關監管區域,總面積大概是106平方公里。其中,橫琴與澳門特別行政區之間設為“一線”;橫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其他地區之間設為“二線”。
對于澳門企業、產業、資本來講,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因為澳門面積只有32.9平方公里,產業發展單一,《方案》提出的合作范圍會為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提供新平臺。
目前,橫琴擁有澳資企業超過4300家,注冊資本規模超過1300億元,成為內地澳門企業集中度最高的區域。
分線管理
重點是,《方案》對合作區實施“分線管理”模式,實施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橫琴與澳門成為一個關稅區,讓澳門“自由港”的優勢得以延伸到了橫琴,有助于橫琴形成更趨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采用更具競爭力的稅制、吸引更多國際化人才。
同時,橫琴形成與港澳趨同的生活環境能夠吸引港澳居民、國際人士在此居 住,成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
對澳門居民來講,也是一個機會,《總體方案》對就業、創業、社會、民生等問題,都提出了妥善的安排,現已有7000多澳門居民生活在橫琴,接下來預計會有更多的澳門人來橫琴定居。
產業錯位發展
《方案》把“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放在了重點位置,明確要大力發展四大類“新產業”: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
對此,還配套了相應的政策措施。例如,在中醫藥產業方面,對在澳門審批和注冊、在合作區生產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許使用“澳門監造”“澳門監制”或“澳門設計”標志,以及將研究簡化澳門外用中成藥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上市審批流程。
這樣一來,不僅符合澳門實際的發展,也錯開了大灣區其他地區的產業發展。
此外,《方案》明確提出,對合作區符合條件的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在合作區工作的境內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對在合作區設立的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新增境外直接投資取得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很多利好,我們這里就不再做闡述了。從《方案》是可以看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會是“一國兩制”制度下的創新探索,對澳門也好,廣東也好,中國也好,都是重大利好。
作者:水皮雜談工作室
編輯:李勇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