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ST股中報虧損股價卻翻倍 這家公司“賣殼”求生暴漲492%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9-09 22:53:50
20家ST類公司股價翻倍,數據來自同花順
華夏時報(www.svbart.com)記者 賈謹嫣 陳鋒 北京報道
同花順數據顯示,184家ST類(含*ST)上市公司發布2021年中報,其中66家實現盈利,*ST節能(000820.SZ)上半年歸屬凈利潤居首,但其263.25%的股價漲幅被凈虧損1.26億元的*ST赫美(002356.SZ)以492.56%的累計漲幅超越。
今年以來,184家ST類上市公司中,股價實現累計上漲的有116家,其中12家公司虧損卻股價翻倍。
前述現象是否意味著殼資源的再次“緊俏”?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每個周期ST股都會出現一波上漲,行情不一,包括重組預期、擺脫退市風險、低價概念等,總有資金在炒作。但不意味著殼資源價值風起,畢竟目前殼資源較多,但有借殼需求的公司并沒有多少。
*ST節能盈利19億股價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116家ST類上市公司股價累計實現上漲。20家ST類公司股價翻倍,其中包括12家在2021年上半年歸屬凈利潤虧損的公司。
歸屬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ST類公司有14家,其中*ST節能歸屬凈利潤上半年歸屬凈利潤居首,為19.62億元,9月9日報收4.25元/股,今年股價累計漲幅263.25%。
*ST節能在8月30日發布的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128萬元,同比減少60.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9.62億元,同比增長1623%;基本每股收益3.08元。
記者了解到,*ST節能的主營業務未發生改變,仍為節能環保行業清潔冶煉業務。但在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工作集中在推進子公司江蘇省冶金設計院有限公司(下稱“江蘇院”)的破產重整事項上。
截至目前,江蘇院破產重整計劃已全部執行完畢。業績巨變系因江蘇院破產重整計劃執行完畢沖回的神霧集團其他應收款本息合計約約14.21億元;因違規擔保解除形成的營業外收入約3.8億元。
2020年年報顯示,*ST節能的主營業務為冶金行業,占營收比例為75.08%。*ST節能的董事長是吳浪,男,31歲,中國國籍,碩士學歷。
業績不佳卻暴漲492%
有意思的是,4家ST類上市公司在賺錢能力不及*ST節能的情況下,今年以來股價漲幅均超過*ST節能。其中, *ST赫美今年以來累計漲幅492.56%,9月9日報收6.28元/股。
根據*ST赫美8月30日發布的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1.86億元,同比減少1.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1.26億元,同比下降37.39%;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2385元。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凈資產為-31.3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85%,資產負債率為573.14%。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717.31萬元、-1454.97萬元、-929.45萬元,同比增長128.98%、下降327.57%、下降4.67%。
2020年年報顯示,*ST赫美的主營業務為鉆石首飾銷售業、電表行業、利息和手續費收入,占營收比例分別為81.55%、15.92%、2.54%。
在業績并不明朗的情況下,*ST赫美卻暴漲492%,或與殼資源預期相關,“畢竟再不賣殼重組,這家公司或許真的要面臨退市風險了?!辟Y深市場人士王昊哲對記者表示。
自2018年開始,*ST赫美持續資產重組“自救”。此前7月18日,*ST赫美發布公告稱,公司以及有關方正全力推動公司盡快進入重整程序,深圳市國有免稅商品(集團)有限公司擬由下屬子公司作為重整投資人參與赫美集團預重整及重整程序,進行戰略型參股投資,但值得關注的是,深圳免稅集團現有免稅牌照業務不參與此次重整。
深圳免稅集團也同時提示了風險,深圳免稅集團表示“本函僅表明集團在赫美集團重整事項滿足相關條件后有參與對赫美集團進行投資的意向,投資與否以最終的決策審批結果為準,并不構成我集團對赫美集團進行投資的任何承諾”。
*ST赫美也表示,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對公司的重整申請且公司順利實施重整并執行完畢重整計劃,將有利于改善公司資產負債結構,推動公司回歸健康、可持續發展軌道。如果不能順利實施,公司將存在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公司被宣告破產,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夏申茶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