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辦發文健全碳排放權抵消機制 CCER市場重啟有望加速?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9-17 21:08:02
華夏時報(www.svbart.com)記者 劉詩萌 北京報道
自7月中旬全國碳市場開始交易后,業內對另一項重要的交易品種——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交易市場的期待值也越來越高。
9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提出要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健全以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為基礎的碳排放權抵消機制,將具有生態、社會等多種效益的林業、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領域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不僅如此,近期CCER市場也傳出了新的動向。8月初,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公開對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進行招標,預示著CCER市場有望加速落地。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無法確定具體的時間,但CCER市場重啟肯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當前碳交易市場只包含了電力這一個行業,如果電價不動,碳交易的效果整體是不會往上下游傳遞的。所以可以看作碳交易市場現在只是走了第一步,接下來就要把多行業納入進去,包括CCER最終也會納入進去。
CCER的前世今生
根據2020年12月發布的《碳排放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CCER指對我國境內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減排效果精選量化核證,并在碳交易所注冊登記的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是一種碳抵消機制,允許企業購買項目級的減排信用來抵扣排放量。
碳抵消機制在中國的發展起始于清潔發展機制(CDM)。1997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通過了《京都議定書》,引入了三種補充性碳交易市場機制,其中CDM對中國影響最大。這一機制允許發達國家通過資金支持或者技術援助等形式與發展中國家開展減排溫室氣體的項目開發與合作,取得相應的減排量,經核實認證后成為核證減排量(CERs),用于履約。
2012年,隨著《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的結束,中國參與國際CDM機制受限,開始建立自愿減排機制。為此,發改委發布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對國內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等5個事項實施備案管理。2015年,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上線,自愿減排項目可在該平臺上進行審定、注冊、簽發、公示,簽發后的減排量可以進入備案的自愿減排交易所交易。直到2017年3月發改委決定暫緩CCER項目備案申請的審批以對交易辦法進行修訂,期間公示過2856個審定項目,1047個備案項目,獲得減排量備案項目有287個。
不過此后的四年半時間里,CCER市場一直停滯在這一狀態,雖然原先通過備案的CCER項目仍然可以在幾個試點環交所繼續交易,但新的項目始終未能開始審批。
落地加速
隨著中國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的“3060”目標,碳交易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7月份全國碳市場正式開始碳排放配額交易,首批納入2225家電力行業重點企業,水泥、電解鋁、鋼鐵等行業也有望被納入。
除了配額交易以外,作為補充的CCER交易也備受期待。根據《辦法》,在碳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履約時,可使用1單位的CCER抵消1噸二氧化碳的排放,一家企業最多可以用CCER來抵消其碳排放總量的5%。北京環境交易所預測,未來全國碳市場擴容至八大行業后,納入配額管理的碳排放總額規模將達到70億-80億噸/年,屆時CCER需求將達到3.5億-4億噸/年。
許多相關企業都在進行提前布局,尤其是涉及垃圾焚燒、污水處理、林業碳匯等CCER重點行業。例如,垃圾焚燒企業維爾利(300190.SZ)3月初與上海寶碳新能源環??萍加邢薰竞炗唴f議,為其開發CCER項目。不過由于CCER市場始終未放開新增項目審批,這些行動仍然只能停留在探索層面。
從目前來看,CCER市場也在加速落地當中。8月6日,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公開對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進行招標,其預算金額達到908.73萬元。此前,5月底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等8部委發布《關于加強自由貿易試驗區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北京自貿試驗區設立全國自愿減排等碳交易中心。而此次的《意見》當中,更明確提出要健全碳排放權抵消機制,將CCER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難點在哪里?
那么,暫停了四年之久的CCER市場,究竟面臨哪些難以攻克的難點?2016年,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碳市場管理部副主任張昕撰文指出,當時的CCER市場面臨三大問題:首先,CCER供需不平衡。理論上試點碳市場CCER供不應求,但由于此前的試點碳市場配額分配寬松等多種原因,7個試點碳市場CCER實際均供大于求;其次,CCER交易不透明。不正常的CCER交易可能會導致配額交易市場失靈,直接沖擊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減排成效;最后,CCER等量不同質。就交易價格而言,可用于履約的CCER價格明顯高于不能用于履約的CCER價格。
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銀河證券研報預測,全國碳交易市場開啟后,電力行業的預計配額約為40億噸,按5%的抵消比例測算所需的CCER抵消量約為2億噸/年,CCER的供需相對緊張,交易價格有望回歸合理水平。
在林伯強看來,CCER交易市場的一大難點就是如何核證減排量的問題,然而目前市場中仍然缺少權威、透明的第三方來確定項目產生的減排量數字屬實且計算合理。
對此,河北碳排放權服務中心碳能力建設主任賈金生接受采訪時指出,未來國家對溫室氣體減排重點項目將有更多資金和政策的扶持,對于林業碳匯、自然資源固碳項目的開發是一種利好。并且,隨著碳市場建設的不斷完善,未來CCER項目的核證會更加嚴格。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