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律師發聲“孟女士沒有認罪”,華為聲明:期待盡快安全回國,將繼續維護自己的權利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9-25 17:23:52
闊別祖國34個月后,孟晚舟終于踏上歸途。
9月25日,華為公司發表聲明稱:“我們期待孟女士盡快安全回國,與家人團聚。華為將繼續在美國紐約東區聯邦地區法院的公司訴訟中維護自己的權利?!?/p>
同時,華為心聲社區還發布了孟晚舟律師William W. Taylor, III“關于孟晚舟與美國司法部達成暫緩起訴協議(DPA)的聲明”,稱:"孟女士沒有認罪,我們十分期待14個月后對她的指控將被完全撤銷?,F在,她即將重獲自由,回家與家人團聚。"
“舷窗外一片漆黑,機翼上的航行燈閃爍不停,在寂靜的夜空中,這些許的微光顯得格外溫暖。此刻,我正飛越北極上空,向著家的方向前行,馬上就要投入偉大祖國母親的懷抱,闊別三年的祖國已在天涯咫尺。近鄉情更怯,不覺間淚水已模糊了雙眼?!备鶕胍曅侣剤蟮?,9月25日,華為CFO、副董事長孟晚舟在中國政府包機上做出這樣的感言。
在孟晚舟的微信朋友圈中,她也做出了“月是故鄉明,心安是歸途”的感言。
歷時34個月,1000余天,滯留加拿大許久的孟晚舟終于能夠踏上回家的路。
新華社9月25日消息,經中國政府不懈努力,當地時間9月24日,孟晚舟已經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離開加拿大,即將回到祖國,并與家人團聚。
孟晚舟在獲釋后曾發表簡短演講。在演講的最后,她說:“我想感謝我的祖國和祖國人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這是我走到今天最大的支柱,謝謝大家!”
獲釋后孟晚舟發表簡短演講。視頻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9月25日上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個人微博上發布動態,對即將從加拿大回國的孟晚舟表示歡迎。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相關人員到機場為孟晚舟送行。視頻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據悉,孟晚舟乘坐的包機9月25日晚間即將抵達深圳。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于加拿大溫哥華轉機時,被加拿大方面代表美國政府暫時扣留。法官在一份聲明中稱,逮捕孟晚舟是基于美國的要求,美國向加拿大要求引渡孟晚舟至美國。
被逮捕十天后,孟晚舟獲準保釋。但她的保釋條件包括交出護照,佩戴電子監控設備、限制外出時間和區域等,并由安保公司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同一時間曾發表演講稱:對于任何肆意侵害中國公民正當權益的霸凌行徑,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管,將全力維護中國公民合法權利,還世間公道正義。
2019年1月28日,美國司法部正式起訴華為和孟晚舟,并列出23項罪名。次日,美國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請求。但中方敦促美方立即撤銷對孟晚舟的逮捕令及正式引渡要求。
不過,2019年3月1日加拿大司法部長決定就孟晚舟案簽發授權進行令。而孟晚舟一方也提起對加拿大政府的民事訴訟。據悉,該案件在法庭有三個主要抗辯方向:雙重犯罪、程序濫用、證據充分性。
華為還在2019年3月2日發布的律師聲明中稱,美國的指控是出于政治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加拿大司法部長仍然決定簽發授權推進令,華為對此感到失望。華為還表示,孟晚舟沒有任何不當行為,美國對她的起訴與引渡是對司法程序的濫用,并希望孟晚舟的合法權利在引渡過程中的司法階段能得到保護。
孟晚舟被逮捕近14個月時,加拿大法院于2020年1月20日再次就孟晚舟案舉行聽證會。但當年5月28日,法官宣布判決結果,孟晚舟未能獲釋。
隨后經歷數次法庭交鋒后,2021年8月4日,孟晚舟引渡案聆訊在加拿大溫哥華再次開庭,這一案件即將進入最后階段。
2021年8月26日,在孟晚舟滯留加拿大1000天時,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徹頭徹尾的政治事件,本質是美國一手策劃、加拿大幫兇實施的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是對中國企業的蓄意打壓。
汪文斌當時還稱,中方絕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治脅迫和濫用司法行為,絕不允許中國公民成為別國政治迫害的犧牲品?!拔覀儑勒卮倜婪?、加方正視中國政府和廣大民眾的正義呼聲,立即糾正錯誤,解除對孟晚舟的任意拘押,撤銷對其的逮捕令和引渡要求,釋放孟晚舟并讓她平安回到中國?!?/p>
9月25日晚間,久未歸家的孟晚舟終于將踏上家鄉的土地。
孟晚舟在中國政府包機上發布的感言全文:
月是故鄉明,心安是歸途
舷窗外一片漆黑,機翼上的航行燈閃爍不停,在寂靜的夜空中,這些許的微光顯得格外溫暖。此刻,我正飛越北極上空,向著家的方向前行,馬上就要投入偉大祖國母親的懷抱,闊別三年的祖國已在天涯咫尺。
近鄉情更怯,不覺間淚水已模糊了雙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祖國正在走向繁榮昌盛,沒有強大的祖國,就沒有我今天的自由。往事一幕幕閃過,恍若隔世,卻又歷歷在目。過去的1028天,左右踟躇,千頭萬緒難抉擇;過去的1028天,日夜徘徊,縱有萬語難言說;過去的1028天,山重水復,不知歸途在何處?!皼]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一次次墜入深淵,又一次次闖入暗夜,曾讓我輾轉難眠,更讓我刻骨銘心。
淚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傷春悲秋翻越不過泥濘,與其困頓掙扎,不如心向陽光,沖出陰霾。有些風浪,難免艱險,唯有直面才能揚帆遠航;有些抵達,難免迂回,歷盡波折終會停泊靠岸。無數次奔跑,無數次跌倒,唯有此次讓我倍感堅強;無數次出發,無數次歸家,唯有此次讓我熱淚盈眶。萬家燈火總有一盞給我溫暖,浩瀚星河總有一顆予我希望,感動于心,感激于情。我們祈禱和平,幸運的是,我們生在一個和平的時代;我們崇尚偉大,可貴的是,我們生在一個偉大的國家。
成長在改革開放時期的我,親眼目睹、親身經歷了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和中國人民是如此偉大,全體同胞數十年如一日地艱苦奮斗,讓我們的祖國走向繁榮富強,人民邁向共同富裕,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感謝親愛的祖國,感謝黨和政府,正是那一抹絢麗的中國紅,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時刻,引領我回家的漫長路途。
感謝親愛的家人們,與我一起經歷風雨,見證歲月,安放我所有的喜樂苦悲。是你們的遙遙相伴,陪我越過層層山丘;是你們的默默守護,帶我跨出叢叢荊棘。感謝親愛的伙伴們,有一種浪漫叫并肩作戰,有一種純粹叫全力以赴,有一種果敢叫奮不顧身,回首此間,滿是靜水流深的情義和雷霆萬鈞的擔當。感謝親愛的同事們,雖然分別已久,你們的真摯鼓勵和持續堅守,讓我們始終風雨同舟,艱難征程波瀾壯闊,赤誠初心歷久彌堅。
感謝所有關心我的你和你們,就算素未謀面,你們的濃濃情意、切切問候和深深祝福,如一道彩虹,斑斕了坎坷路途上的一隅天空。午夜夢回,最是心底那一輪明月,那一江春水,那一縷鄉愁,亦是我滯留他鄉三年每分每秒的心靈歸宿。
秋風掠過,登機前,溫哥華已需寒衣加身。此時,祖國的秋日正是天朗氣清、暖陽和煦,期待一年好景致,再賞橙黃橘綠時。祝愿祖國母親生日快樂!回家的路,雖曲折起伏,卻是世間最暖的歸途。
孟晚舟事件關鍵節點:
2021-09-25
趙立堅回應孟晚舟即將回國:歡迎回家。
2021-09-25
新華社:孟晚舟已經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離開加拿大,即將回到祖國。
2021-08-19
孟晚舟引渡案結束審理,公布判決結果尚需時日。
2021-08-04
孟晚舟案進入最后階段審理,彭博社:歷史上逃過引渡概率為1%。
2021-03-15
孟晚舟方新證據被加拿大法院拒收。
2021-03-02
孟晚舟案再次開庭,將針對“反對引渡的4個分支”進行法庭辯論。
2021-01-29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高法庭法官拒絕了孟晚舟變更保釋條件的申請。
2020-12-07
孟晚舟案重要證人加拿大警長承認,應美國聯邦調查局要求沒收孟晚舟的手機。
2020-12-01
時值華為CFO孟晚舟被捕兩周年,華為對孟晚舟事件發聲,堅信孟晚舟清白,將繼續支持其尋求正義和自由。
2020-11-16
孟晚舟引渡案于當地時間11月16日至20日在位于溫哥華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進行聆訊。
2020-10-26
2020年10月26日,孟晚舟引渡案再次開庭。孟晚舟律師團指控加拿大與美國當局2018年12月在溫哥華國際機場逮捕她時濫用司法程序。
2020-09-30
2020年9月30日,孟晚舟引渡案本輪聽證結束,主審法官沒有就雙方的主張作出裁決。預計2021年2月將裁決加美雙方司法部門是否“濫用司法程序”。
2020-09-28
2020年9月28日,孟晚舟再次出庭,律師指美方證據明顯不可靠。這是該案進入程序濫用這個辯護理由階段后的第二階段。
2020-08-18
2020年8月18日,孟晚舟引渡案再次開庭,辯方律師申請公開更多證據,這是該案進入程序濫用這個辯護理由階段后的首次開庭。
2020-07-24
2020年7月24日,孟晚舟律師申請中止執行美國引渡程序,稱特朗普營造“脅迫氛圍”。
2020-06-16
2020年6月16日孟晚舟案再次開庭,未能就程序性安排作出決定。
2020-05-28
2020年5月28日法官宣布判決結果,孟晚舟未能獲釋。
2020-01-24
2020年1月20日至24日孟晚舟案第一階段引渡聽證會結束,法官宣布保留裁決權。
2019-12-02
2019年12月2日孟晚舟就被拘押一周年發聲。
2019-09-24
2019年9月24日孟晚舟再度出席聽證會,引渡案進入實質性審理階段。
2019-06-06
2019年6月6日加拿大法院再次召開聽證會,孟晚舟未出庭。
2019-05-08
2019年5月8日孟晚舟出席引渡案聽證會。
2019-03-01
2019年3月1日加拿大正式啟動孟晚舟案引渡程序。
2019-01-28
2019年1月28日美國政府正式起訴華為與孟晚舟。
2018-12-11
2018年12月11日加拿大法院批準孟晚舟的保釋申請。
2018-12-01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于加拿大機場被捕。
(本文綜合整理自:華夏時報記者盧曉、新華社、央視新聞、華為心聲社區。)
編輯:程闊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