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城市財政透明度出爐 廣京杭位居三甲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9-30 07:56:03
華夏時報(www.svbart.com)記者 王永菲 冉學東 北京報道
公共財政公開透明作為現代政府治理的一個核心內容,是建立現代民主問責制度與法治社會的重要起點,也是提高政府治理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組成部分。
本報記者獲悉,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經濟、金融與治理研究中心課題組編制的《2021年中國城市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即將于近日發布。
該報告采集了294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政府官網相關數據,分析和研究了全部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的市政府財政公開情況,并分析了抗疫特別國債的公開使用情況。報告中重點統計了“2021年地級及地級以上市政府財政透明度排行榜”。
列入抗疫特別國債新指標
據了解,自2012年起,清華大學課題組每年定期發布《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至今已連續多年發布。為適應最新發展變化,2021年報告新增“中央直撥抗疫資金支出情況公開情況”的抗疫特別債的透明度以及各省市預算績效/項目績效目標公開情況等內容。
清華大學方面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2020年3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發行特別國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今年6月15日財政部發布通知,明確為籌集財政資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行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該抗疫特別國債是由中央財政統一發行的特殊國債,不計入財政赤字,納入國債余額限額,全部轉給地方主要用于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國務院明確規定,新增資金要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同時要強化監管,確保資金“花在刀刃上”。因此,我們將抗疫特別國債資金使用的公開情況列入財政透明度的考察范圍。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關鍵舉措。
本報記者注意到,為適應最新發展,該報告新增的“預算績效/項目績效目標公開情況”部分,清華大學方面相關人士指出:“在2018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之后,各級政府均將預算績效管理作為改進政府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我們將各城市預算績效管理公開情況列入財政透明度的考察之中?!?/p>
清華大學課題組2013年首次提出衡量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的完整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清華大學課題組提出的衡量中國政府財政透明度的全口徑指標體系包括四大部分:使用財政資金的政府與準政府的機構公開情況;包括公共財政、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以及社?;鹪趦鹊恼谋举~目的公開情況;其他重要的財政信息公開情況;財政公開的全口徑、用戶友好和一站式服務的三個原則。
目前,該指標體系已經成為各方面普遍認可的關于我國地方政府財政公開透明的評價體系。
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排行整體與去年相似
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排行是該報告的重頭戲。據介紹,排行榜內得分是換算為百分制后的結果。由于指標體系中新增了“預算績效/項目績效目標公開情況”以及“中央直撥抗疫資金支出情況公開情況”,因此,各市政府財政透明度的絕對分值與往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相對排名與分布趨勢大致穩定。
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廣州市的財政公開情況最優,排名第一。廣州市、北京市、杭州市名列前三位,得分非常接近;同時,煙臺市、湖州市、成都市、深圳市、天津市、上海市和武漢市位列前十位之內。
此外,揭陽市在今年的財政公開情況中表現突出,進步較大。報告認為,總體而言,今年財政透明公開呈現的的相對分布與去年相比基本一致。在絕對值方面,按百分制計算,得分在60及以上的城市共有55家,其中得分位于60~69之間的城市有38家,得分超過70的市政府共有14家,80分以上的3家。
在各財政透明度各主要部分的公布方面,廣州市的預算績效/項目績效目標公開情況中表現最優,在此方面成為全國所有市級政府的標桿。目前,全國各地的預算績效與項目績效評價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在探索的過程之中,因此城市間的公布情況有較大的差異。
清華大學方面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排名靠后的地級市在公開情況較差的原因上也有相似之處,其中排名倒數30位的城市大多沒有對本市的去年預算執行和今年預算情況的詳細表格進行公開,大部分僅僅在政府報告中對“四本帳”某些項目總額加以介紹,具體細項則無從得知。此外,排名靠后的城市在“其他重要的財政信息”方面也表現不佳,難以達到中央和社會公眾對于財政信息公開的要求與期望?!?/p>
公共財政公開透明的基本目標是向社會公布政府的結構與職能、財政收入與支出情況、財政政策意圖、公共部門賬戶和財政預測情況。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關鍵在于真正確立與執行科學的績效預算制度、并同時建立有效的監督體系。通過不斷提高公共財政的公開透明程度,也為地方政府的資源籌集提供了基本依據,對于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有著積極的作用。
附: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