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最高的七只里面占三只!九泰基金管理費為何偏高?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09-30 20:18:16
華夏時報(www.svbart.com)記者 宋婕 陳鋒 北京報道
基金都會收取管理費,其中以主動管理類最高,年化率一般為基金資產凈值的1.5%。但wind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場上有92只基金(不合并份額計算)的管理費高于此比例。收費最高的中郵核心競爭力采用的是浮動費率,最高檔收費達年化3%,但好在其凈值低于業績比較基準時將不收費。
而排除QDII基金外,高收費最多的是九泰基金,三只基金費率固定為年化2%。盡管與年化1.5%相比只有0.5%的差額,但以三只產品6月底的規模粗略計算,每年要比一般基金多收2750萬元的管理費。
最高達3%
92只基金中,82只是QDII基金。QDII由于投向海外,有的還涉及同時投向多個不同的海外市場和資產,管理難度更大,因此管理費水平要稍高一點,最高為年化1.8%。然而,7只開放式權益基金的管理費超過年化2%,排在一眾QDII基金前。
管理費最高的是中郵核心競爭力,其基金合同顯示,該產品在合同生效后一年內,管理費按照年化1.5%收取,次年起采用浮動費率。具體為,基金合同生效日的每個季度對日,根據基金在該日之前連續一年的基金份額累計凈值增長率與該日業績比較基準進行比較。如果基金凈值增長率高于業績比較基準,計提年化3%的管理費;等于基準增長時計提年化1.5%;低于基準不收取管理費。
國內首只浮動費率基金發行于2013年,此后兩年這類基金開始密集成立。傳統的管理費收取模式與基金業務無關,旱澇保收;浮動管理費掛鉤業績,將實現管理人和投資者的利益捆綁。但從2016年3月之后,受2015年股災及業內出現隨意提取業績報酬亂象等因素的影響,浮動費率基金被暫緩審批。直至2017年6月,監管層對浮動費率基金給出了細致的規范,浮動費率基金再次開閘。
中郵核心競爭力成立于2014年,是浮動費率基金密集成立期。以今年上半年為例,該基金實現9.47%的收益率,遠遠跑贏滬深300。在此期間,基金公司從中收取了666.81萬元的管理費。若以傳統的年化1.5%的費率收取,6月底基金規模為4.25億,管理費大約為318.75萬元。
有資深從業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稱,基金就是為投資者賺取相對收益,當收益高于基準就拿走雙倍的管理費有些“店大欺客”。但他也表示,中郵核心競爭力最高檔的費率是最高的,但其他收取浮動費率的產品即使收益低于業績比較基準,依然要收取管理費,從某種程度來說,該產品的激勵也是最徹底的。
九泰固定費率最高
管理費排在前列的7只基金中,3只都屬于九泰基金,分別是九泰泰富、九泰銳益和九泰銳智,管理費都是年化2%。
九泰銳益和九泰銳智的基金經理均為劉開運,他目前管理著8只基金,共計65億,這對于管理規模僅120億的九泰基金來說,是半壁江山?!翱赴炎印笔杖∽罡叩墓芾碣M,他的業績如何呢?
九泰銳益成立于2016年8月,運作5年來,實現了103.9%的回報;九泰銳智則創造了劉開運從業以來最好的業績回報,6年185.65%。
另一只由徐占杰管理的九泰泰富成立5年來實現了116.37%的回報。目前3只基金規模合計55億,意味著它們比一般的主動管理型基金每年要多交(55億x0.5%)2750萬元的管理費。
三只基金的招募說明書都并未對高于行業的管理費作出解釋。九泰基金對此回應《華夏時報》記者稱,公募行業采取類似高于一般管理費的基金有不少,考慮到當時市場的熱度、溢價度和產品的收益屬性,公司確定下2%的管理費率。
目前九泰基金旗下有33只基金,但其在2018年至2020年前5個月一直保持在17只,數量并未增加。有接近九泰基金的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一方面由于受大股東九鼎集團在2018年3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牽連,公司無法發售新產品;另一方面,業績不佳之下,公司也留不住、請不來優秀的基金經理。
去年下半年,九泰基金恢復新產品發售,開始頻繁發布新產品,截至目前已經新發16只基金。然而從結果來看,基金數量翻倍,規模只增加了40多億。究其原因是,基金規模都不大,導致“迷你”基金盛行,“扛把子”劉開運去年新發的兩只基金規模合計不足10億。今年九泰更加出師不利,至今已經兩次出現新產品募集失敗的案例。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夏申茶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