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酷派:品牌優勢不再,重回手機市場能否站穩腳跟?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1-10-23 20:08:45
華夏時報(www.svbart.com)記者 葛愛峰 見習記者 王敬 深圳報道
10月,沉寂許久的酷派大動作不斷。
10月4日,酷派集團公告稱,已簽署8.33億港元股份認購協議;4天后,酷派再發公告稱,分別委任四名高級管理人員為集團高級副總裁及集團副總裁,職務涉及運營、銷售、硬件、互聯網中心等范圍。
《華夏時報》記者發現,酷派集團上述一系列舉動備受二級市場關注。10月以來,酷派集團(02369.HK)港股股價漲幅約為14.49%。截至10月22日收盤,酷派集團報收0.395港元/股,跌幅為3.95%,總市值為42.67億港元。
“重出江湖”的酷派手機似乎已整裝待發,但是其究竟能否在手機市場站穩腳跟?知名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酷派在淡出手機市場多年后,其品牌特色已經在消費者心中淡化,過去以性價比打法獲得市場的方式也不再有效。如今,在當下安卓系統深度定制和手機品牌用自己的生態鏈來確保用戶黏性的狀態下,酷派等于零基礎進擊,且在硬件幾乎沒有更多搏擊點的狀態下(以組裝為主),想要翻盤需要有獨門秘技,且短時間內不被同行借鑒,難度極大?!?/p>
掉隊“中華酷聯”,曾三年虧70億港幣
隨著競爭的加劇,國產智能手機市場早已經歷了多輪洗牌,從前國內消費者眾所周知的“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已不復存在??崤稍趪鴥仁袌稣?0%以上份額,并且穩居國內手機廠商前三名的光景也已經成為往事。
2015年6月28日,酷派集團宣布,樂視21.8億元入股酷派集團,獲得18%的股權,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崤蓜撌既斯掠⒊止蓽p至20.3%,不再為控股股東。
2016年,樂視再砸10.5億港元,以28%的控股比例成為酷派第一大股東。
同在這一年,由于樂視財務狀況急轉直下,酷派受到牽連,錯失了當時的發展機遇,逐漸淡出了消費者的視野。隨后酷派轉戰海外,進入歐美、日本等通訊市場。
2018年年初,當時的董事會主席賈躍亭陸續出售旗下公司所持酷派集團股份,樂視系管理層隨后逐步從酷派淡出。
今年8月下旬,港交所發布聲明,對酷派集團前執行董事及主席賈躍亭等一眾前高管進行譴責。公告稱,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間,酷派集團進行了三組交易,涉及貸款或財務資助,總金額人民幣13億元。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酷派集團分別虧損43.80億港元和26.74億港元,2018年虧損得到控制,降至4.09億港元;直到2019年起,業績才扭虧為微盈;2019年,酷派集團實現凈利潤1.12億港元;但在2020年,酷派又迎來3.94億的虧損;2021年中報顯示,凈利潤為-2.38億。
王先生曾是酷派的“發燒友”。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自己曾在2016年COOL1手機剛剛發布時便下單購買,并表示推動他迅速下單的原因是其性價比?!耙老∮浀迷诋斈甑陌l布會上,酷派宣布前華為榮耀總裁劉江峰出任CEO?!蓖跸壬f,“那時以為酷派會好起來?!?/p>
根據王先生提供的購買記錄,那時的COOL 1在某電商平臺上售價為1099元。5年過去,回歸國內市場的酷派集團于今年發布新品COOL 20,搭載聯發科G80,售價699元起。
針對酷派近年來的業績虧損、目前產品終端情況以及未來的相關計劃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向酷派集團方面發送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復。
東山再起不易
“新酷派的‘新’體現在,新團隊、新資本以及新戰略?!笨崤啥麻L陳家俊在近日舉辦的媒體溝通會上說道,“酷派的目標,是三年內希望重返國內手機品牌的第一梯隊?!?/p>
酷派集團公告顯示,配發及發行30億股新股份,每股認購價為0.28港元,認購股份占該公司經配發及發行認購股份擴大后已發行股本約 21.73%,酷派預計本次股份認購所得款項凈額約為8.33億港元(約6.90億人民幣)。
據悉,酷派會將所得款項凈額的90%用于擴張集團在中國的移動業務,其中70%的所得款項凈額將用于在中國建立新業務渠道及擴展線上線下業務渠道,約20%的所得款項凈額用于手機業務的銷售及營銷。此外,據了解,從去年底開始,酷派集團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已超過21億港元的規模。
在公告中,酷派還表示,此次新股認購將由 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下稱SIG)領投,宏暉投資有限公司等機構與個人跟投。同時SIG會成為酷派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這或許表明,后續SIG仍有可能對酷派進行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領投的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此前主要聚焦于互聯網、消費等相關領域的企業早期投資,已投資了包括字節跳動、喜馬拉雅在內的350余家企業,總投資金額超過35億美元,其中已有70多家公司通過上市或者并購實現退出。
此外,從酷派集團10月8日公開的新上任高級管理人員的履歷來看,秦濤、胡行、李宇靖和司馬云瑞四人均為80后,平均年齡36歲,且在加入酷派集團前均有在小米擔任重要職務的工作背景。
其中,被委任為集團副總裁及硬件產品中心總裁的李宇靖最值得被關注。在任職小米集團時,李宇靖曾經定義了有“小金剛”之稱的Redmi Note 7系列和Note 8系列,因此其在業界有紅米“小金剛之父”的稱號。據悉,紅米“小金剛”Note系列是紅米出貨量最大的爆款系列,全球出貨量超1億臺。
嶄新的管理團隊能否給重新回歸的酷派帶來希望?對此,張書樂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靠職業經理人來拯救一個品牌,在當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并不靠譜,多個品牌在實踐上已經給出了證明,反而容易帶來由于神似友商設定而背上山寨的負擔?!?/p>
IDC數據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810萬臺,同比下降11.0%。其中,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占據了81.9%的市場份額,與去年同期同比上升15.4%,手機行業的“馬太效應”愈加明顯。
對此,知名科技博主“路誕先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現在手機市場已形成存量競爭的狀態,未來手機市場就是幾個巨頭相互搶份額的競爭,新品牌沒什么機會?!痹谒磥?,由于酷派已經失去品牌優勢,因此其供應鏈也會失去優勢,翻身的可能性極小。
張書樂認為,農村市場可能依然會是其掘金點,但服務點的增多也會帶來渠道壓力,較之友商扁平化渠道的打發會有許多負擔??崤扇绻茉谵r村用戶和老年用戶的智能手機障礙上,通過服務點的密布達成品牌和體驗的深入,或許還有一戰之力。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