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貸投訴量激增 IPO擱置之后欲借虛擬銀行牌照曲線“合規”?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19-07-05 11:28:05
見習記者 閆軍 華夏時報(www.svbart.com)記者 楊仕省 深圳報道
罰息畸高、拒絕借款人提前還款甚至暴力催收……近期,主打消費金融分期的我來貸在不同的第三方投訴平臺被借款人投訴陡增。
《華夏時報》記者在某投訴平臺上發現,6月份,我來貸投訴量為443件,但進入7月僅前4天,借款人對其投訴量高達81條。
對于投訴增加較快的原因,我來貸相關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解釋稱,關于網上存在的投訴,用戶的出發點和訴求各有不同,并不是都有明確信息證明屬實。
投訴量激增
公開資料顯示,我來貸(WeLend)2013年成立于香港,并于次年進入深圳,上線同名APP。
根據此前其披露的招股書信息顯示,我來貸的業務模式主要為三類:一是在香港WeLend上直接為借款方提供信貸,二是通過大陸平臺我來貸提供端對端助貸解決方案,三是為大陸及香港的企業客戶提供消費貸款技術解決方案。
我來貸自身不設資金端,其招股書的信息顯示,資金來源主要為P2P貸款平臺投資者、持牌機構。以2017年數據為例,上述兩個來源資金占比分別為57.7%和41.9%。
我來貸的投訴也只表現在資產端,從某第三方平臺投訴量上看,其自去年10月份以來居高不下。2018年10月投訴量為128件,同年12月增至265件,到了今年6月份達到443件,今年7月前4天已經攀升至81件。
我來貸的投訴主要集中在三個問題上:利息高、不能提前還款或者提前還款仍收正常還款的手續費、暴力催收。
“我來貸在開展所有業務包括消費信貸及消費分期等中的各個環節均符合政策及監管要求,未存在違規舉措?!蔽襾碣J上述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采用風險定價的方式,目前所有借款產品的年利率都是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費率以及具體還款計劃都在客戶簽訂的借款協議中有明確標示,以每個客戶所簽訂的具體協議約定為準。
在暴力催收方面,不少借款人投訴稱,存在逾期1天就向通訊錄中親友、同事等打騷擾電話的方式脅迫借款人還錢。
對此,我來貸上述負責人表示,公司催收方式主要通過短信和電話,并嚴格規范從事人員的用語和行為。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暴力催收,當用戶發生逾期之后,我來貸也會給到用戶24小時的寬限期,再依法通知客戶還款。同時也希望用戶珍惜個人信用體系,按時還款以免產生不必要費用。
事實上,對于我來貸方面解釋的借款人投訴的出發點和訴求點不同的看法,業內分析人士并不完全贊同。
“網貸行業投訴激增主要是因為目前有部分平臺存在高利貸、暴力催收、砍頭息、變相高利貸等問題,從而導致投訴激增?!本W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表示。
網貸天眼一位分析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網貸行業投訴激增,有多種原因導致,如網貸行業消費貸規模激增,業務的快速上升帶動投訴量的快速上漲;催收行業門檻低,且并未引入強監管,違規操作成本較低;714高炮業務的屢禁不止,超利貸客群為共債人群,需暴力催收才可保證回款率;逃廢債人群惡意投訴,妄圖使網貸公司運營陷入困難以逃避債務。
為何不能提前還款?
值得注意的是,投訴中有不少投資者表示,我來貸拒絕提前還款,即便是可以提前還款,但是不能減少手續費、服務費,綜合算下來導致利息高于24%的監管紅線。
對此,我來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來貸屬于撮合型貸款平臺,能否提前還款取決于各資金方的借款規則,以用戶匹配的出借資金方為準,在借款協議中均有明確標示。
此外,對于逾期罰息較重也是借款人投訴的“重災區”。不少借款人表示,逾期1天或者2天,被收取200元到300元不等的罰息。
IPO計劃擱淺之后
我來貸的業務模式不同于P2P,而是類似于消費金融公司,其定位于金融科技公司,但從事金融業務不可避免地面臨牌照等合規的要求。
在沒有取得相關牌照之前,我來貸也曾經謀求上市。2018年7月,我來貸母公司Welab在遞交了港股上市招股書,但在今年1月份,其上市狀態變為“實效”。IPO計劃擱淺。對于原因,我來貸方面的口徑是公司主動撤銷。
今年4月,Welab獲得香港虛擬銀行牌照。記者從一位接近我來貸方面的人士了解到,未來我來貸希望借虛擬銀行牌照獲得業務合規。但有業內人士表示,取得虛擬銀行牌照的確是拿到金融行業入場券,可香港虛擬銀行牌照展業范圍在香港,未來能否在內地展業還未可知。
責任編輯:秦嶺 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