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評:防疫如山 心有靜氣
來源:華夏時報
發布時間:2020-06-19 21:26:09
第二波疫情突如其來,北京一下成為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數以千萬計工作生活在北京的人,人人成為了前線的戰士。
6月11日到6月18日8天時間,新冠病例分別是1例、6例、36例、36例、27例、31例、21例、25例,這是北京的數據,不得不讓人緊張,但是緊張的同時,也能看到絕大多數病例的來源還是直接和新發地市場一地相關;6月18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5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明確地說,“北京疫情已經控制住了”;6月19日吳尊友又作出回應,這一論斷基于科學,不是盲目推斷,但防控不能松懈,千萬不能麻痹大意。
新冠病毒是兇狠而且狡猾的,到6月19日8時,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經接近850萬,累計死亡超過45萬人,但是,“第一時間發現疫情,第一時間鎖定源頭,第一時間采取措施”,我們能看到的是,北京的防疫工作有如山岳,要穩要實,心中有數有靜氣,有定力。
穩得住,如6月11日西城大爺。用工作在北京西城的阜外醫院心外科孫宏濤大夫的話說,就是52歲的唐大爺,思路明白,記憶清楚,對5月30日以來在本市所去過的地方無一遺漏回憶出來,特別對6月3日這一重要時間節點去新發地購買海鮮于市場逗留情況作了準確敘述,唐大爺雖然身體弱,但見過大世面,是個有素質,心思縝密的西城大爺。
穩得住,如北京的精細化防控。北京列入中高風險的地區細化到街道,唯有如此,才能在防疫工作一手硬的同時,不打亂復工復產的另一只手,要說疫情的現狀,完全不影響經濟是不可能的,但是把影響最小化,北京給全國今后的防疫工作做出了榜樣。
精細化,長期化,就是要把和新冠病毒做長期斗爭擺在戰略高度,定位于打持久戰。阻擊戰不好打,激烈如武漢的抗疫,持久戰更不好打,突然暴發如北京的疫情??梢赃@樣說,如果難免會發生第二波的疫情,就要早來早防晚來也要早防,這樣才不至于掉以輕心、麻痹大意,而在北京這種超大城市的防疫戰中,總結出來的戰斗經驗一定是真金白銀。
應該說,北京短短一周多的抗疫工作,已經讓我們對新冠病毒的特點有了更新的認識,有了武漢的抗疫經驗,北京人民放心,有了北京的抗疫經驗,全國人民放心。
北京的防疫工作“防疫如山、心有靜氣”,全國一盤棋的抗疫工作又何嘗不是如此,而在這全國一盤棋當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是,我國還有8500萬殘疾人,還有4000萬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如何有序做好殘疾人的服務和保障工作?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6月12日起,中央有關部門對殘疾人疫情防控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全面部署。按照屬地原則,落實北京市提出的最新應對措施,把博愛醫院等醫療服務機構作為重中之重,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此之前的5月底,中央五部門共同印發《關于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對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穩定殘疾人就業和推進殘疾人脫貧攻堅等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防疫工作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防疫常態化下的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更是一場持久戰,“防疫如山、心有靜氣”,同樣是打贏這一場民生保障戰役的出發點。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微信搜索「華夏時報」或「chinatimes」)
評論